您的瀏覽器不支援JavaScript功能,若網頁功能無法正常使用時,請開啟瀏覽器JavaScript狀態
跳到主要內容區塊
:::

法規內容

法規名稱: 經濟部國家賠償事件處理要點
公發布日: 民國 0 年 00 月 00 日
修正日期: 民國 113 年 01 月 10 日
發文字號: 經法字第11310400130號函
法規體系: 經濟部部內各單位/經濟部經濟法制司
立法理由:
法規功能按鈕區
一、經濟部(以下簡稱本部)為處理以本部為賠償義務機關之國家賠償事件,
    特訂定本要點。
二、本部得組成國家賠償事件處理審議會(以下簡稱國賠會),審議國家賠償
    事件。
三、本部國賠會置委員七人至十一人,任期二年,除由部長指派本部高級職員
    兼任外,另就社會公正人士、學者、專家聘(兼)之;其中一人為召集人
    ,由部長指派之;任期內出缺時,得補行遴聘(派),其任期至原任期屆
    滿之日止。
    前項委員中社會公正人士、學者、專家人數不得少於委員人數二分之一;
    委員應有二分之一以上具有法制專長;任一性別委員比例不得少於三分之
    一。
    國賠會幕僚作業由本部經濟法制司(以下簡稱法制司)派員兼辦。
    國賠會委員及其他兼職人員,均為無給職。
四、國賠會之職掌如下:
    (一)關於國家賠償事件協議事項之審議。
    (二)關於國家賠償事件拒絕賠償案之審議。
    (三)關於本部所屬各機關賠償金額超過逕行決定限度事件之核議事項。
    (四)關於求償事件之審議事項。
    (五)其他有關國家賠償事項之審議。
五、本部秘書處文書科於收到人民請求國家賠償事件後,應於當日逕送賠償義
    務之主管單位(以下簡稱賠償義務單位)。
    賠償義務單位於收件後,應即將國家賠償事件影印送法制司編列國賠文號
    登簿列管。
六、賠償義務單位於收件審查後,除與請求權人進行協議之案件外,應依下列
    規定辦理:
    (一)認為賠償義務機關為本部所屬機關者,應即移送該機關辦理。
    (二)認為本部顯非賠償義務機關者,應速以部函敘明理由加會法制司後拒
        絕之,並副知國賠會。
    (三)認為本部無賠償義務者,應於本部收到請求權人之請求之日起十日內
        擬具拒絕賠償理由書送法制司,由法制司加具分析意見表,提請國賠
        會審議。但有下列情形之一者,得不經審議,由賠償義務單位加會法
        制司後,逕行拒絕賠償:
        1.請求賠償不合法定程式不能補正、經通知補正逾期不補正。
        2.請求權人並非其所請求賠償事件受有損害之人。
        3.同一事件,經賠償、拒絕賠償或移送其他應負賠償義務之機關後,
          重行請求賠償。
        4.相同原因事實之事件,前經國賠會審議為拒絕賠償之決議,並授權
          賠償義務單位得逕行處理者。
七、賠償義務單位除有前點得拒絕賠償之情形外,應速指定協議日期與請求權
    人進行協議。
八、請求權人於協議日期不到場者,賠償義務單位酌量情形,得視為協議不成
    立或另訂協議日期。
九、賠償義務單位於協議前,應就協議有關之事項蒐集證據,並就賠償責任詳
    加分析研判,必要時,得洽請有關單位鑑定;協議進行時,賠償義務單位
    應依所得證據及專門知識經驗人之意見,據實擬訂賠償金額。
十、應與請求權人進行協議之案件,賠償義務單位應於本部收到請求權人之請
    求之日起四十日內完成,並將國家賠償事件協議紀錄送法制司,由法制司
    加具分析意見,提請國賠會審議。
十一、賠償義務單位協議結果經國賠會審議通過後,即應依國家賠償法施行細
      則第二十七條規定作成協議書,由有關人員簽名或蓋章,加蓋本部印信
      於十日內派員或交由郵政機關送達請求權人,並作成送達證書。
      前項應賠償之金額超過本部得逕行決定之限度者,應報行政院核定後,
      始得與請求權人成立協議。
十二、協議未成立者,賠償義務單位應依請求權人之申請,以本部名義發給協
      議不成立證明書。
十三、賠償義務單位於賠償後,應儘速檢討是否行使國家賠償法第二條至第四
      條所定之求償權,並將檢討結果送法制司,由法制司加具分析意見,提
      請國賠會審議。
十四、國家賠償事件有下列情形之一者,應由賠償義務單位逐案製作國家賠償
      事件專案分析報告,加會法制司,並以本部名義函送法務部:
      (一)賠償義務機關與單一請求權人協議成立賠償之金額逾新臺幣一千萬
          元以上。
      (二)經拒絕賠償或協議不成立後,經法院判決確定應予賠償。